南通职业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坚持把艺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教育,坚持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格局,摆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固树立“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理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作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组织领导,有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了“公共艺术教研室”,为学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学校设有公共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实现逐年增长;2017年,公共艺术教育经费达到6万元,艺术社团建设经费达到5万元;公共艺术师资培训经费达到4万元。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保障。
二、创新思路,继续做好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和需要,努力探索符合普遍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实际需要的工作路径和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学年学分制,丰富学分来源渠道
为体现公共艺术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公共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明确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必须修满2个限定性选修课学分。对于非限定性选修课,我们精心设计数十种艺术类公选课、艺术类网络课程、艺术普及型讲座、项目化社团活动等多种类型。
(二)、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完善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
本年度学校开设了《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限定性选修课程和43门基础理论类、作品赏析类、艺术实践类任意性选修课程,举办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和艺术实践活动,正逐步完善一主多辅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本学年全校共开设限定性公共艺术课程8门86次,举办公共艺术讲座8场。任意性公共艺术课程(含项目化社团)55门次,智慧树、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34门次,本学年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满意度达到92.75%,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听课平均分达89.52%。
(三)、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提升艺术素养
理实一体、学做合一本身就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特色。我们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这一特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渗透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讲授理论、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体验、实践、参与和互动。除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外,我们还积极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载体、校外文化艺术资源、各级文化艺术赛事,拓展实践渠道,丰富实践平台,本年度新增艺术社团三个,新增舞台表演等实践类课程三门。本学年,学校先后组织老师学生参观南通博物苑、沈寿艺术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等校外素质教育基地11次。
(四)、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本学年担任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共2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6%,其中专任教师8人,在校生总数的0.8%。40岁以下教师中硕士比例已超过50%。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强化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案课件、教学记录、成绩考核、课程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规范化要求,本学年提出八门限定性课程的作业用纸与考试用纸的规范要求,并由教研室予以设计制作,避免了原先采用作业本等其他形式的浪费,也为装订、检查、考核提供了条件;工作量的计算充分考虑教师的付出、课时、上课规模等因素,并就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出台了具体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充分发挥学校独立设置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校内第三方“教学督导团”和学生评教系统的作用,已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质量监控考核的内容体系,实现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考核。学生的考核,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强调过程考核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考核,我们综合多方评价结果,强调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进修晋升等挂钩。
(五)、注重理论研究,不断巩固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成果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艺术理论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本年度学校公共艺术教研室的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艺术结合的教学研究,积极筹备、组织申报具备南通地方特色与高职教育特点的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教材,目前已成功获批省在线课程《艺术导论》,已积极开展相关建设工作;由校公共艺术专家团队编写的任意性公共艺术教材《数码摄影构图实践》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本年度公共艺术教研室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7篇论文,主持或参与研究4项课题,获得5项校级以上各类成果奖。
三、彰显特色,继续提升学校文化艺术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着力加强校园文化艺术品牌打造与氛围营造,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工作成果,在很好地促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源泉。
本学年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人文大讲坛”、“新老生联谊晚会”、“一二九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书法摄影作品展”、“通大杯服装毕业作品展示暨模特大赛”、“读书节”等品牌项目,积极组织、参与策划,为繁荣校园文化艺术、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度,我们在开展好常规活动的同时,结合相关主题举办了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公共艺术教育系列讲座等重要活动;邀请了南通市艺术剧院、老科协艺术团进校举办话剧专场和革命传统音乐会。
学校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思路,积极鼓励、认真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年度,学校师生在省级以上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共获奖40多项。
学校所在的南通是一片富有文化艺术内涵的土壤,这里,文化艺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人才辈出,为学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丰富的营养供给。近年来,学校在深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加强与地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艺机构、文艺人才的联系与交流,在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艺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实现了人才、基地、成果的共享和互补。
四、经验与建议
因为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公共艺术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努力,本学年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获得了一些口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继续做好我校艺术教育相关工作,建议如下:
(一)、经调查,纯粹的网络课程的课程效率较低,课程的通过率也较低,建议限定性课程依然是采用传统的面授为主,课后作业、活动等可以灵活运用网络完成。
(二)、因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有部分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受到了影响,今后可以把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后面两个学年安排公共艺术任意性课程提高,针对需要去企业完成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以采用网络学习,网络考查与面试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建议划拨专项资金,增加我校艺术类讲座的场次与层次。